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

admin 6个月前 (08-03) 阅读数 44 #未分类

  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慈玉鹏 北京报道

  近日,6家国有银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调降存款挂牌利率。就五年期整存整取年利率看,国有银行一致调降至1.80%,股份制银行大多数调降至1.85%。这意味着,存款利率步入“1”时代。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未来存款利率仍有继续下降的可能,我国需要更低的资金利率以进一步释放内需、激活投资。另外,银行净息差亦处于低位,需要压降存款利率缓解。

  利率下调使得存款的吸引力下降。截至7月31日,记者从普益标准获得数据显示,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提升至29.59万亿元。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更多银行加入存款利率下调大军,预计2024年下半年,理财规模有望冲击31万亿元的关口。

  利率整体下调

  7月25日,六大国有银行集体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调整范围及下调力度保持一致,涉及活期、定期、协定存款、通知存款等全部存款类型,下调幅度为5到20个基点不等。这是继2023年12月后,六大国有银行再次迎来存款利率下调。其中,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整存整取年利率分别调整至1.35%(邮储银行为1.38%)、1.75%、1.80%。

  2022年至今,存款挂牌利率已经历多次调降,主要商业银行分别于2022年9月、2023年6月、2023年9月、2023年12月主动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并陆续带动中小银行调降存款利率。

  近日,12家股份行紧随国有银行脚步下调存款利率。其中,中长期限存款下调幅度较大,一年期普遍降息10个基点,三年期、五年期普遍降息20个基点。

  股份制银行中,一年期整存整取年利率方面,招行银行降至1.35%,其他11家股份行降至1.55%;三年期整存整取年利率方面,招行银行降至1.75%,另有8家股份制银行降至1.80%,浙商银行降至2.05%,渤海银行和恒丰银行降至2.10%;五年期整存整取年利率方面,招行银行降至1.80%,8家股份制银行降至1.85%,浙商银行、渤海银行、恒丰银行降至2.10%。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佩珈告诉记者:“近日更多银行加入下调存款利率大军,既是各家商业银行应对净息差收窄的必然要求,也是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有效发挥的体现。总的来看,此轮存款利率下调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国有大行率先降息,股份制银行跟进。二是降息幅度普遍在5个~20个基点,中长期存款利率降幅更大。三是降息后18家银行(国有大行和全国股份制银行)三年期存款利率普遍在2%以下,仅有个别银行三年期存款利率在2%以上。”

  苏商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杜娟表示,7月,作为贷款基础利率的LPR一年期和五年期均下调10个基点,银行贷款端利率下行,同时银行净息差已收窄至新低,所以需要再降低负债端成本。目前融资需求偏弱,政策引导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贷款利率下行的大趋势下,存款利率依然有下调空间。

  从利率走势看,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告诉记者,站在当前的时点上,初步判断未来存款利率仍有继续下降的可能。主要原因:一方面,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之下,中国需要更低的资金利率以进一步释放内需,激活投资;需要更低的资金利率以适应房地产去库存调控意图;需要更低的资金利率以压降整体的债务风险。另一方面,在商业银行净息差处于历史低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要压降贷款利率,需要同步压降存款端利率,以保持净息差基本稳定。

  李佩珈也表示,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总体偏弱、贷币政策保持宽松取向、维护净息差保持基本稳定等背景下,存款利率总体易降难升,更多中小银行或将加入存款利率下调的大军。一方面,在LRP利率整体下行背景下,存款利率下调是顺应资产端利率下行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资产荒是银行发展面临共性问题,部分银行“高息揽存”动力减弱。

  杨海平指出,目前净息差压力仍较大,缓解这一问题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均采取措施。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要在出台调控政策的时候,尽可能呵护商业银行的净息差水平。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要谋划复杂经营环境下战略管理范式的进化、业务策略迭代,依靠基于精准定位建立起来的品牌影响力和护城河,依靠基于业务创新的敏捷化、体验好的优质服务,依靠精细化的定价管理和成本管理,特色化的增值服务,增加客户黏性,提升客户综合综合贡献,维持净息差基本稳定。

  李佩珈表示,存款利率下调将产生多重影响。一是有利于促进消费、增加投资。存款利率下调使得存款的吸引力下降,消费的性价比相对上升。二是有利于促进银行净息差稳定,部分对冲资产端收益的下行。根据最新LRP报价利率,一年期和五年期以上LPR双双下降10个基点,而此次银行存款利率降幅在20个基点。不过,受利率下行、银行让利于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振等多种因素影响,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依然较大。为此,银行可通过加快中间业务发展、把控好负债成本等方式来对冲净息差收窄压力。一方面,加快发展支付结算、投贷联动、财富管理等各类中间业务收入,通过非息收入占比来部分对冲净利息收入的下降。另一方面,通过缩短存款期限、调控结构性存款规模、适度增加主动负债占比等方法来降低存款利率。

  谈及目前的净息差压力,杜娟表示,银行应夯实负债基础,在息差持续收窄环境下,能够更稳定地获取低息负债,如对公结算存款、理财沉淀存款等,对银行调节息差、稳定营收有重要作用,近期多家银行在强调客户运营,对于夯实负债会有较好效果。应优化产品定价能力,适时调整存贷款产品定价,如最近有银行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倒挂就是在综合考虑客户留存、负债成本等基础上所做的变化。另外,应调整资产结构、重视风险管理、扩展多元营收来源、拓展海外市场。

  银行理财规模或提升

  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2023年年末,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6.80万亿元。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提升至28.10万亿元。截至2024年7月31日,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提升至29.59万亿元,接近30万亿元大关。

  杨海平表示,在存款利率下调的背景下,投资者可能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寻找存款特别是定期存款的替代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因其稳健收益的优势,会被纳入投资者的考虑范围。同时,投资者也逐步认识到高收益资产的稀缺性,从而更加注重资产的安全性。基于上述情况,将存款转化为银行理财的确会出现,但其规模不会对存款市场造成较大影响。

  李佩珈表示,存款利率下调有利于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提高银行机构经营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进而为扩大信贷投放创造条件。当然,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存款“搬家”,部分存款可能向中小金融机构转移。当前,个别中小银行三年期存款利率仍有“3”字头产品。但考虑到便捷性、稳定性等因素,这部分存款转移规模并不会太大。与此同时,部分存款也可能向理财市场分流。2024年6月末,银行理财子接近28万亿元。随着更多银行加入存款利率下调大军,预计2024年下半年,理财规模有望冲击31万亿元的关口。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存款利率下调,将进一步降低企业和居民的储蓄倾向,增强经济活力。“当前存款定期化、长期化趋势明显,且已维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一方面是由于居民对未来的收入信心不足,企业对未来经济的预期偏弱,导致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的内生动力不足,居民用减少消费节余的资金进行大量预防性储蓄,企业将削减投资剩余的资金存入高收益定期存款;另一方面是由于资产荒格局下,我国各类投资产品表现低迷,叠加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居民观望情绪浓厚,投资和购房的需求减少,大幅降低了货币供给中的活期存款占比。”

  温彬表示:“下调存款利率,有利于降低经济主体的储蓄倾向,将资金更多运用于消费和投资活动,既可以缓解存款定期化、长期化趋势,减轻银行负债端压力,又可以增强经济活力、促进优化资产配置,增强资金流向资本市场和房地产的动力,助力股市企稳回升、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