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亦兵:持续投资中国市场 投资组合表现仍富有韧性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我们长期看好中国经济,长期投资于中国市场。过去一年里,我们在中国市场的投资也还在持续。”近日,淡马锡中国区主席吴亦兵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说。
入华投资20年的淡马锡,是中国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从2004年初到中国时投资银行业,到2010年开始投资中国的互联网与新经济,再到最近几年投资中国具有原始创新优势的能源转型、生命科学等领域,淡马锡的投资策略随中国市场的发展而动态调整。
在2020年时,淡马锡在中国的投资组合占比一度高达29%,这也是首次中国市场的资产配置超越新加坡本土,成为其第一大重仓市场。但近年来,由于中国资本市场表现欠佳等多方因素的影响,淡马锡持有的中国资产价值也略微缩水。
淡马锡最新发布的2024年度报告显示,在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财年里,淡马锡投资组合净值为3890亿新元,比上一财年增加70亿新元。其中,在华资产在淡马锡投资组合中占比19%,低于美洲的22%,以及新加坡的27%。这是近十年来首次,淡马锡的中国投资组合敞口低于美洲。
“我们在各区域市场的投资占比变化,其实是低于各市场二级市场的指数变化。”吴亦兵对21世纪经济报道解释说。在过去一个财年,MSCI中国指数下降了17%(含股息、分红),MSCI美国涨了30%(含股息、分红)。而淡马锡在中国投资组合的占比下降幅度低于指数的下降幅度,这说明淡马锡的投资组合表现,仍然是富有韧性的。
现阶段,淡马锡看到哪些来自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其在2023年下半年落户上海的全资子公司淡明资本,释放怎样的投资信号?同时,在国有创投机构的尽职免责机制受到市场热议的当下,作为新加坡国有投资公司的淡马锡,又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持续投资中国:现阶段关注能源转型、生命科学等比较优势领域
据了解,淡马锡契合数字化进程、可持续的生活、未来新消费和更长的寿命这四大结构性趋势,在过去一年,在科技、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消费和医疗等领域投入260亿新元的资金。
从区域视角来看,淡马锡在立足新加坡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全球化投资的步伐。新加坡以外,美国继续是淡马锡主要的投资目的地,其次为印度和欧洲。另外,淡马锡也加大了在日本的投资活动。
对美国和印度市场的投资,是淡马锡近年业绩的主要贡献来源。淡马锡在年报中指出,过去一个财年投资组合的增长“主要来自美国和印度市场的回报,抵消了中国资本市场表现欠佳带来的影响”。
虽然中国市场表现欠佳,淡马锡仍在中国市场持续投资。21世纪经济报道注意到,近年来,淡马锡出手投资了纳力新材料、维亚生物、比亚迪等中国企业。
“我觉得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潜力是认可的,即便是今天没在中国的投资者,也毫无疑问会关注中国市场。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这是不可能被放弃的市场。”吴亦兵说。只不过外资目前对中国市场持有相对谨慎的态度,主要是由于地缘政治、经济信心等因素。
回顾淡马锡在华投资历程,吴亦兵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代初期进入中国时,主要投资具有经济指征性的银行业。第二阶段是从2010年开始,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崛起,淡马锡也投资了一些独角兽企业。尤其是2015年往后,淡马锡在中国的新经济领域投资了一些相对领先的企业,他们主要集中在三大细分领域——移动互联网、新能源、生命科学。
最近几年,淡马锡在中国的投资进入第三阶段。“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在多个行业的渗透,中国的比较优势已经从传统的以劳工和制造为基础,变成了以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为主。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强大,已经是由研发和IP(知识产权)所带来的,这是我们非常重视的一点。”吴亦兵说。
比如,在能源转型方面,作为中国出口“新三样”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以及电网下游的应用等,这些领域中国都是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具有研发能力的。
还有在生命科学方面,淡马锡从2015年开始在中国投资生命科学领域,团队观察到中国创新药研发原来是以快速跟随模仿性创新为主,后来中国药企开始做真正的原研药。现在最新的明显趋势是,很多中国药企向外授权创新,这是中国研发优势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体现。
在近两年十分火热的AI大模型领域,今年3月,曾传出淡马锡正在讨论投资OpenAI的消息。在中国市场,淡马锡对AI大模型企业抱以怎样的投资心态?
“我觉得人工智能技术是像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那样的革命性技术,它的应用会产生很大的价值。”吴亦兵说。在AI大模型领域,淡马锡更加看重它未来的应用,而不是它今天作为工具本身。虽然现在国际上已经有OpenAI这样做得比较成功的公司,但大模型发展到今天还是在很早期的阶段,而且它的商业化应用方向还不是非常明晰。由此,淡马锡的投资策略是,紧密地跟踪能够转变为商业价值的应用。
拆解淡马锡模式经验:做完全市场化的国有投资公司
淡马锡不仅持续在中国投资落子新项目,也将子公司带来了中国。去年10月,淡马锡全资子公司淡明资本落户上海,在业内引起不小轰动。
吴亦兵也是淡明资本董事和投资委员会委员之一,谈起淡明资本亮相的新动作,他表示,淡明资本和淡马锡是共同投资的关系,只是从资金来源的角度来说,淡马锡历史上只管理自有资金,淡明资本的资金来源则更加地多样化。
据了解,淡明资本系独立运营并独立对外募集资金,其第一期基金True Light Fund I已经募到了33亿美元(240亿元人民币),吸引到了包括主权财富基金、基金会、金融机构和家族办公室在内的全球投资者。
“我们长期看好中国的经济,也长期投资于中国市场。对于许多外资投资者而言,我们在中国投资相对更有经验,也更了解中国经济下一步的成长。由此,当很多全球的投资者不知道如何参与投资中国时,会选择作为LP参与到淡明资本的新基金中。”吴亦兵说。
淡马锡在中国市场远近闻名,不仅是因为其是资历深、经验足的外资机构投资者,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在国有创投机构正成为中国创投市场主力军的当下,淡马锡是各地国有创投机构希望对标的平台。“北京版淡马锡”“上海版淡马锡”,成为新闻报道中对当地国资系创投力量寄予厚望的一种称谓。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缺乏市场化激励机制与容错机制,成为制约中国国有创投发展的主要制度性障碍之一。而近期发布的“创投十七条”指出,“健全符合创业投资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国资创业投资管理体制和尽职合规责任豁免机制,探索对国资创业投资机构按照整个基金生命周期进行考核”。
当国有创投机构开始健全管理体制与尽职免责机制,淡马锡有怎样的经验之谈?对此,吴亦兵表示:“投资需要承担风险、允许失败,作为个人做投资时是如此,管理大型公司时也是这样。如果风险偏好非常低,怎么做风险投资呢?尤其做早期风险投资,失败率肯定是高于成功率的。越在乎一城一池,组合的回报率可能会越低,就淡马锡而言,我们关注的是投资组合的整体成长。”
在淡马锡的年报中,也提到这样的风险回报偏好原则:我们绝不容忍任何可能损害淡马锡名誉和信用的风险;我们专注于长期业绩表现;我们具有进行集中大额投资的灵活性;我们维持有韧性的资产负债表;我们评估总体投资组合价值长期持续损失的可能性,并对不同情境进行韧性测试。
同时,吴亦兵强调,淡马锡是新加坡国有投资公司,同时也是一家完全市场化的投资机构。机制是做到完全市场化,尊重市场规律。具体来说,第一,就早期风险投资而言,绝大部分的被投企业可能会死掉。第二,赚钱的基金只有前25%,做基金的LP也是赔钱的机会大于赚钱机会,国家队LP做投资时也要认识到这点。
“地方政府期待通过基金投资扶持产业,并且实现一定的投资回报,这需要有管理经验和投资经验的优秀基金管理人,这种基金管理人只有在实战中才能锻炼出来。”吴亦兵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