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信瑞丰卷入“欠薪”风波,小微公募生存有多难?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一则“某国资公募欠薪”的消息,将公募基金北信瑞丰推到了聚光灯下。
日前,自称为北信瑞丰基金的员工在网络平台上发贴称,在事前未与员工协商的情况下,公司已拖延一周未发薪资。
对于“欠薪”的说法,北信瑞丰方面5月22日回复第一财经称,所谓“欠薪”传言为不实信息,实际情况为公司近期对薪资发放时间进行了调整,且当前公司运营一切正常。
所谓欠薪风波,也暴露小微公募当前面临的困境。北信瑞丰是一家小微公募基金,目前管理规模不足30亿元。数据显示,2023年,该公司基金管理费只有1263万元。
“欠薪”真相
上述自称为北信瑞丰的员工在贴文中称,该公司发薪日一般为当月的15日。但在此前,公司管理层并未就此进行说明。
北信瑞丰基金针对此事回复第一财经称,所谓欠薪为不实信息。实际情况是,公司近期对薪资发放时间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上发薪模式转变为下发薪。尽管发放日期有所变动,但所有员工每月薪资均正常、足额发放,无任何延误或克扣情况发生。目前,公司运营一切正常,将对网络上未经严格核实便发布的信息采取法律手段。
所谓上发薪和下发薪的主要区别,在于发放工资的时间点,一般而言,15日(含)之前发当月工资的为上发薪制度,15日以后的则为下发薪制度。前者可能要求企业提前准备资金。
那么,北信瑞丰基金何时开始改变薪资发放时间,事前是否有和员工沟通?
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北信瑞丰基金内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薪资调整时间是从本月开始,此前当月工资提前发(即月中发放当月工资),现在改为下月初发放。
对于员工未提前获知相关情况,该人士说,“提前和员工进行过沟通(这个情况),(有人不知情)可能是公司在信息传导方面还有完善的空间”。
5月22日上午,第一财经就此多次拨打北信瑞丰基金客服电话,并与对方取得联系。其客服人员称,发薪模式变化属于正常调整,公司提前召开了职工代表大会,并沟通过相关事宜。发薪模式调整,也是经过员工同意的。
此外,前述自称北信瑞丰基金员工还在提及,该公司在2021年以来三年没有年终奖。对此,上述受访人士均未正面回复。客服人员仅称,“这个问题属于公司内部信息,不方便透露”。而前述公司内部人士则对第一财经说,“每家公司薪酬结构都不同,同一公司里不同条线的薪酬结构也不一样,不太好回答”。
还有有消息称,北信瑞丰基金办公地点已人去楼空。“我们是在北京南站附近开设了新办公地点,大部分员工都搬到这边了,还有部分目前还在光耀那边。”该公司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说,公司并未“跑路”,之后所有人应该都会搬到新办公地,最近正处于过渡期。
去年管理费收入不足1300万
北信瑞丰是一家信托系公募基金,成立于2014年3月17日,至今已有超过十年的历史,现有股东分别为北京信托和莱州瑞海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60%和40%。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北信瑞丰管理的基金规模为29.3亿元,在158家公募持牌机构中排名第140位。而其管理规模最大的2020年一季度末,资产规模也仅有133.95亿元,行业排名94位。
据第一财经统计,除了货币基金以外,目前全市场单只基金规模(不同份额合并计算,下同)超过30亿元的产品共有1492只,超过134亿元规模的也有110只。其中最大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规模为411.44亿元,相当于14个北信瑞丰基金。
截至目前,北信瑞丰基金在管共有15只基金产品(仅列举初始基金),包括9只主动权益类产品。近一年来,其主动权益基金仅有一只的业绩,排在同类200名以内,即北信瑞丰研究精选,区间累计回报达10.81%,在同类产品中排名151位;其余8只产品的跌幅在11%至36%之间。
相较而言,该公司固收类产品方面有一定表现,其中业绩最好的是北信瑞丰鼎利A,近一年累计回报为7.54%,在5238只同类产品中排名第51位;北信瑞丰稳定收益A则以近一年6.23%的回报排在第156位。
披露显示,今年一季度,除了北信瑞丰研究精选的基金规模有所增加外,其余14只产品的份额均有不同程度地减少,其名下规模超过10亿元的产品,仅有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一只,即北信瑞丰稳定收益A(23.65亿元)。
规模低于1亿元的产品则有12只,其中10只是徘徊在5000万元“红线”下的迷你产品。而自2019年以来,北信瑞丰基金近五年产品数量仅增加了4只;且2021年四季度至今,已有10个季度未发新产品,产品线规模开拓步伐较为缓慢。
对于公募基金来说,管理费是主要营收来源,而营收往往与基金管理规模关系密切。Wind数据显示,北信瑞丰基金近三年的基金管理费呈现下滑的状态,2023年的基金管理费为1263.88万元,而2021年为4262.48万元。
高管、基金经理变动频繁
作为小微公募,北信瑞丰基金发展十年仍“长不大”,其生存艰难背后,是来自市场存量博弈与行业马太(金麒麟分析师)效应双重挤压。此外,人才流失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北信瑞丰的管理层,变化较为频繁。据第一财经统计,2019年至2023年,不到5年的时间里,该公司已变更了2次董事长,2019年11月底,其第一任董事长离任后,第二任董事长也在2023年8月中旬离任。同日离任的还有原总经理赵远峰,任职时间不足两年。
此外,去年4月,北信瑞丰基金督察长张恩源辞职,任职时间也只有1年9个月。当时,代理该职务的是原其董事长李永东。李离职后,公司新任董事长夏彬代任督察长,代行时间为上任督察长离任之日起不超过六个月。目前,代行职务已经“过期”三个月,北信瑞丰基金还未有新的督察长接任。
北信瑞丰的基金经理也在流失。Wind数据显示,自2021年至今,该公司先后离职的基金经理达到10名,新聘的基金经理则有9人。目前,该公司现有的9位基金经理中,任职年限最长的有7年,其余8人的任职时间则不超过5年。
某中小公募公司总经理钙素第一财经,公募基金的发展逻辑并不复杂,好的业绩能引来更多资金、提高规模,从而获得管理费及资源,形成良性循环。但中小公募资源有限,业绩、团队能力、渠道宣传等方面都可能会有一定短板,想要形成规模效应就要找到自己的特点,找到一条适合的路。“不过在当下,生存还是第一要义”。他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