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证券胡立峰: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募要有对策

admin 4个月前 (09-28) 阅读数 59 #未分类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易妍君 广州报道

  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努力提振资本市场,近日,经中央金融委员会同意,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从三个层面推出了具体举措,其中第二点为: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支持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稳健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意见》明确,要加强基金公司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制定科学合理、公平有效的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丰富公募基金可投资产类别,建立ETF指数基金快速审批通道,持续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和占比。

  9月26日,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ETF指数基金快速审批,是为了紧紧抓住当前市场对ETF基金为代表的被动指数化投资高度认可的机遇,大规模扩大权益类ETF基金。他认为,通过ETF基金大规模增长来持续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和占比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21世纪:《指导意见》提到,加强基金公司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制定科学合理、公平有效的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基金公司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你认为,这对公募基金行业而言意味着什么?

  胡立峰:本轮“9·24行情”之前的2019—2024这五年,公募权益类基金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撤,先是2018年下半年开始的一轮上涨,紧接着从2021年1季度以来的持续下跌,然后到这次“9.24行情”爆发,从中暴露了基金经理为核心、规模增长为驱动的公募基金公司投研体制存在重大问题。基金公司内部,投资与研究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不足、基金经理权力过大、规模增长驱动因素过于重要,基金公司投研体系的团队化、平台化严重不足或虽然表面存在但实际执行不到位。

  这次《意见》再次明确要求加强基金公司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应该指的是基金公司层面团队化、平台化、一体化为标志的投资研究核心能力。

  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我们理解可以分为三个维度。第一,监管部门的基金公司分类评价中的投研能力监管评价;第二,基金公司董事会、经营层的投研能力自我评价;第三,基金评价机构基于公开信息的基金公司投研能力公开评价,有基金业绩、持有人收益、投资风格稳定性等具体指标。其中,监管评价与基金公司自我评价所需要的信息,既有公开信息也有非公开信息,评价机构的评价主要基于公开信息。监管评价特点是底线评价,基金公司自我评价是追求自身更好的业绩,评价机构评价是展示全部基金公司结果的同业评价。三个维度的投研能力指标评价,各有特点特色,协同推进有助于基金公司的发展。

  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需要反映投资者回报的“基民收益率”这个关键指标,需要列示每只基金的基民收益率、基金类型的平均基民收益率、基金公司旗(金麒麟分析师)下不同类型基金的平均基民收益率、基金公司整体所有基金的平均基民收益率等指标,通过多个基民收益率指标,形成评价基金公司的新指标。银河证券作为基金评价机构,已经从底层算法上解决了三年期以上基民收益率的计算,完成必备手续后将进行公开发布。

  21世纪:你认为,“丰富公募基金可投资产类别,建立ETF指数基金快速审批通道,持续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和占比”,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胡立峰:丰富公募基金可投资产类别,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丰富,一个是境内可投资产类别,一个是境外可投资产类别。境内资产这块,目前公募基金投向绝大多数是基础资产,股指期货、期权等衍生品较少,在稳妥审慎的前提下,有些新设立的公募基金产品可以拓展丰富资产类别,有些基础资产也可以适度扩大。境外资产这块可以先试点,以及以境外ETF产品推进,在地域上以香港市场为主。

  ETF指数基金快速审批,是为了紧紧抓住当前市场对ETF基金为代表的被动指数化投资高度认可的机遇,大规模扩大权益类ETF基金。相对主动管理的不确定性,以及主动管理尚需要基金公司内部投研核心能力建设,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增长缓慢、明星基金效应退潮,通过ETF基金大规模增长来持续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和占比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过去两年来,权益类ETF基金规模大幅度增长,权益类基金的增量申购主要来自股票ETF指数基金。

  21世纪: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背景下,公募基金行业生态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胡立峰:从数据角度看,这次“9·24行情”之前,公募基金行业固收占比较高。不同类型基金的规模、不同类型基金给基民的回报、基金组合投资对象,这三个角度从数据看都是固收占比较高。公募基金行业生态要从“固收当家”转变为“权益当家”,首先需要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从目前来看仍然是ETF基金的突进,效果也不错。其次需要基金公司主动股票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到位再推进主动权益基金。最后还需要股票市场尤其是上市公司质量改善和持续性分红。另外,权益类基金与基民之间,既可以基民直接持有权益类基金,也可以通过基金投顾账户配置、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配置扩大权益类基金配置规模。

  21世纪:此时推动公募基金投顾试点转常规,有何意义?

  胡立峰:公募基金投顾试点四年以来,恰逢公募权益类基金业绩持续下降,行业经历严峻的考验,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教训,客观上具备转常规的条件。试点四年来,行业对于基金投顾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于基础基金的选择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公募基金作为基础产品供给的角色与地位进一步明确,尤其是费率较低、风格特征明确、交易成本较低的ETF联接基金在投顾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试点机构经过四年运作,对于客户需求的理解、大类资产配置的理解有了进一步提高。在各方均有一定预期与认知的情况下,当前阶段推动试点转常规恰逢其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